言語治療
發音問題
  發音問題指說話咬字不清,可能成因包括語音發展遲緩、口腔肌肉弱或不協調、聽力障礙、兔唇及裂顎或受不正確語音模範影響等。
常見的兒童語音問題包括:
三歲時,仍將「爸」說成「啊」、「媽」說成「啊」
四歲時,仍將「哥」說成「多」、「高」說成「刀」
四歲半時,仍將「手」說成「豆」、「車」說成「爹」
 
語言發展遲緩或障礙
  語言發展問題指兒童的語言理解或/及表達能力,比同年紀兒童弱,成因可能是聽力障礙、智能障礙、自閉症或缺乏適當的語言刺激等。
常見的的徵狀是兒童不能明白指令、答非所問、詞彙不足或說話內容過於簡單等。
若兒童有語言理解或表達困難,會對他們的心理、情緒、而至學習和社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。
 
聲線障礙
  聲線障礙最常見的徵狀是聲音沙啞,其他徵狀包括說話時感乏力、喉部容易疲倦或疼痛、音調偏高或偏低、 難以提高聲量、說話時走音或失聲等。聲線障礙常見的成因是聲線運用過量、發聲方法不正確、不良的生活習慣、聲帶病變(如: 生繭、息肉、出血)、 聲帶癱瘓、情緒問題等。嚴重的聲線問題可影響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。
 
流暢障礙
  流暢障礙是坊間所說的「口吃」,患者的說話流暢度不足,最常見的特徵是不適常的字音重覆。其他徵狀包括說話時有阻窒或中斷、不適當延長字詞及過份緊張,以致有過多非自控的眨眼、嗡鼻、皺眉等面部動作出現。
流暢障礙的成因未明,可能與遺傳、環境因素、心理或生理因素有關。
患者的說話較難被理解,亦影響日常溝通,而且容易出現令人尷尬的情況。長遠對患者的自信心及自我形象有負面影響。
 
神經性溝通障礙
  神經性溝通障礙指因後天的腦部病變所導致的溝通問題,其中可概括為:
認知溝通障礙: 因專注力、記憶力、解難能力等衰退而引起的溝通問題
失語症: 多出現找字困難情況,影響患者的口語或/及書寫的語言能力
失用症/構音困難症: 因口肌控制不良或不協調,引致咬字不清、語暢不足或聲音沙啞的情況
一些常見的腦部病變包括中風、腦退化症、柏金遜症、因手術或意外的腦創傷、腦炎及腦腫瘤等。由於神經性溝通障礙是後天病發的問題,往往令患者說話是覺得尷尬或氣餒,甚至引發情緒和家庭問題。
 
吞嚥問題
  吞嚥障礙指食物或飲品從口腔進入胃的過程中出現問題,在進食過程中,食物或飲品可能會因肌肉力量或協調問題而走進呼吸道,可能引致氣哽。
吞嚥問題多出現於曾接受頭頸手術、腦部病變或患癌的成年人或長者身上。
吞嚥問題常見的徵狀包括:
- 流口水
- 食物易哽塞或倒流鼻腔
- 吞嚥後仍有食物留在舌頭上或散在口腔四周
- 進食時或進食後咳嗽、聲線變得混濁不清
- 體重下降
嚴重的吞嚥問題可引致脫水、營養不良及吸入性肺炎,甚至死亡。